棉籽中含有棉酚,棉酚是一种黄色的多酚羟基萘醛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锦葵科棉花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中,在棉籽仁中含量最高。
棉酚具有一定的毒性,其活性基团(醛基和羟基)对人体的毒性通常表现为肠胃炎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
棉花种子的壳含量分别为39~52%和48~61%。壳体中的油份含量为0.3-1%。棉籽的油脂含量为30-35%,蛋白质含量为35-38%。棉花种子中的苯酚含量为0.8~1.3%。棉籽油的传统生产方法一般采用预榨浸出法或压榨法。由于棉籽壳中含有大量的棉酚类物质,所以必须在脱壳前进行脱壳和高湿蒸煮,以降低棉籽油中的棉酚含量。
棉籽制油工艺:
棉籽→清理→剥壳→仁壳分离→轧胚→膨化/蒸炒→预榨→饼→萃取浸出
毛油
说明:棉籽毛油中残留的少量棉酚,可以在油脂碱炼脱酸过程中除去,不影响最终油品的质量。
去壳棉籽粕的蛋白质含量达50~60%,且棉籽蛋白在质量上近似于豆类蛋白,但由于棉籽粕中残留棉酚的毒性,使其不能直接用作饲料,若用作饲料需要经过专门的脱毒处理。因此很多地区只得将其作为肥料或限量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造成蛋白资源的浪费。
去壳棉籽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60%,其品质与大豆蛋白相近,但由于棉籽粕中残留的棉酚有毒,不能作为饲料使用,必须进行特殊的脱毒。因此许多地方只能把它当作肥料或者限量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导致了蛋白质资源的浪费。本工艺采用特殊的萃取、浸出技术,解决了棉粕脱毒问题,得到高质量的饲料级棉粕。
清理:
棉籽经过风选和磁选,清除杂质,再经定量喂料器均匀地喂入剥壳机中。
剥壳:
在剥壳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剥壳后棉仁的粒度整齐,降低剥壳粉末度。仁壳分离后要求仁中含壳量不超过10%。
蒸炒/膨化:
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浸出工序的工作状态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其软化温度、时间和水分的掌握都很重要。棉仁的软化通常采用三层或四层立式蒸炒锅。还可采用膨化机进行瞬间膨化,有利于后道工序脱除棉酚。
轧坯工序:
要求轧胚后的坯片厚度不超过0.5mm,坯片坚实,粉末度小,胚片还必须进行烘干处理,然后经榨机冷榨使之成型。
压榨:
榨油机的压榨效率和设备的稳定性是榨油工艺过程的关键。采用本公司生产的榨油机,具有产量大,饼残低、饼粕质量好的特点。
液-液-固萃取浸出:
物料经过预处理和冷榨后,被输送到浸出车间,先在第一个浸出器中用己烷浸出取油,然后再送到第二个浸出器中用甲醇浸出脱酚,在此中间不须任何脱溶处理。两次浸出后,湿粕含溶量较大,需进行二次脱溶。第一次脱溶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机械脱溶,第二次脱溶采用特殊的烘干设备进行蒸汽加热脱溶。脱溶后的棉籽粕再经冷却和粉碎,成为成品棉籽粕。
工艺:
溶剂 甲醇
↓ ↓
预榨饼→萃取浸出→湿粕→脱酚→脱溶→烘干→冷却→粉碎→成品粕
↓ ↓
混合油处理 分离
↓ ↓
浸出毛油 回收
液-液-固萃取技术综合考虑了棉籽资源的整体利用,对棉籽进行预处理时,采取了一种低温处理工艺,尽可能避免了蛋白质的热变性和蛋白质中氨基酸与游离棉酚的结合。在溶剂的选取上,根据溶剂的通用性、来源、价格等因素,并从萃取、分离、回收两种溶剂的难度,选取了6#溶剂和甲醇作为溶剂。
在提取过程中,采用分步提取方法。首先使用6号浸出轻汽油,然后用甲醇浸出脱棉酚,分步萃取保证了油品质量和脱酚的彻底。。在湿粕解溶工艺中,采用低温处理可防止蛋白质的热变性,从而确保其营养价值。此外,甲醇在脱酚的同时也能去除棉籽在储藏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素。本工艺通过特殊的脱溶设备和烘干机,有效地解决了溶剂的分离与回收问题,并将溶剂的用量降低到了最小。
液-液-固萃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了棉籽油的提取和游离棉酚的脱除,既保证生产出了优质的棉籽油,又生产了营养全面、安全无毒的优质棉籽蛋白产品。
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是一种全新的饲料蛋白,它不同于普通的棉籽粕和一般的脱毒棉籽粕,因为它不只是脱除了游离棉酚的饲用棉籽粕,而是一种氨基酸平衡好、蛋白质变性小、营养价值高且适口性好的饲料蛋白。
通过对鸡和猪的饲养,证明了饲用棉籽蛋白的氨基酸可消化利用效率较高,对肉鸡、猪、鸡、猪等动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对蛋鸡的饲养也有较高的产蛋率。采用脱酚棉和大豆粉作为对照饲养奶牛,结果表明:脱酚棉籽比用大豆粉喂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提高,而且可以改善奶牛的体质,减少患病率。但其缺点是溶剂损失较大。
咨询热线
+86 1308371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