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剥壳及压榨工艺
基本工艺:
茶籽 → 清理除杂 → 剥壳 → 仁壳分离 →仁 → 调质 → 压榨 → 毛油过滤
↓ ↓ ↓
杂质 壳 储存
工艺描述
1. 筛选
山茶籽筛选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①根据季节将寒露籽和霜降籽分开;
②根据花色把红花籽和白花籽分开;
③根据体形将大茶籽和小茶籽分开。
2. 烘干
山茶籽含水量太高,籽壳疲软,不易粉碎,可塑性强,挤压时易泻料。为方便剥壳和轧坯,将水分含量高的山茶籽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其水分含量不超过9%。茶籽烘干是榨油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干燥程度直接关系到山茶籽的产油率。
3. 剥壳
荼籽的剥壳与破碎茶籽的剥壳可以通过离心剥壳与筛分机来完成。经过破碎后,采用油料破碎机对其进行粒径控制,使其粒度变小,从而方便后续轧胚工序的进行。剥壳设备应根据山茶籽的品种而确定,主要有离心撞击式和锤片式两种,目前使用较广的是锤片式剥壳机。
4. 壳仁分离
仁壳分离仁壳分离是通过风选使仁与壳分开。壳中含仁的高低与剥壳设备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使物料在榨膛内的阻抗性和可塑性达到平衡,仁中含壳应控制在12%一15%之间。
5. 轧胚
轧胚就是利用对辊或锺多辊式滚筒轧胚机将颗粒状料碾轧成薄片状,胚料的工序。油料轧胚的具体要求是轧片薄而均匀,少成粉,不露油,手握薄片发松、松手发散。
6. 调质、蒸炒
油料的蒸炒
蒸炒过程的变化及其作用蒸炒工序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能够让油脂较充分地制取出来;
二是可以降低取油的动力消耗;
三是便于制取品质更好的油脂。
油料的蒸炒可以采取多层的蒸炒锅进行,在下层炒锅出口处控制温度为预榨100℃,一次性压榨温度为120℃左右,水分为预榨2.5~4.0%。
7. 压榨
蒸炒好的物料人榨温度不得低于80℃,水分应控制在3%左右。
温度过高,可塑性加大;温度过低,阻抗性增强。
茶油精炼工艺
基本工艺:
化学精炼:
原料毛油 → 脱胶 → 脱酸 → 水洗 → 脱色 → 脱臭 → 冬化脱脂 → 成品油
↑ ↑ ↑ ↑ ↑ ↑
磷酸 碱 热水 白土 蒸汽 冷水
物理精炼:
原料毛油 → 脱胶 → 水洗 → 脱色 → 脱酸 → 冬化脱脂 → 成品油
↑ ↑ ↑ ↑ ↑
磷酸 热水 白土 蒸汽 冷水
工艺过程描述
1.脱胶
茶油的胶质主要是指磷脂、蛋白质胶状物的混合物及其它杂质,而磷脂会对脱臭和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脱色有一定影响,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增加氧化过程,影响汕的稳定性,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产品,必需进行脱胶工艺处理。
2.脱酸
脱酸工艺原理足用氢氧化钠(NaOH)或氢氧化钾(KOH)中和油中游离脂肪酸,以脱去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碱炼达到最大程度,还需要添加适量的超量碱,通常是0.05-0.25%。在70摄氏度左右进行碱炼。
3.脱色
在油脂中加入酸性自土和和活性碳等吸附剂来吸附叶绿素系色素的过程叫做脱色。脱色温度控制在90℃左右,自土加入量为油重的5~7%,脱色时间控制在20min,真空度(残压)为97~99kPa,冷却至70℃下过滤,即得脱色油。
4.脱臭
茶油脱臭是通过在高真空高温条件下,将茶油中的臭味物质与甘油三酯的挥发性差别进行脱臭。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脱臭。真空度在0.1MPa左右的真空,蒸馏温度200℃以上,蒸馏时间为1小时左右。
5.脱蜡(脂)
冬化结晶一养晶一过滤一脱蜡(脂)一山茶籽油
采用在-5℃下冷冻48h后离心分离的方法,将蜡质、饱和脂肪酸等与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最终可使油酸含量提高5%—12%
咨询热线
+86 13083718180